当前位置: > 书法教材 > 综合 > 大学书法 >《大学书法》 第 10 章 篆刻技法

篆刻的步骤

时间:2015-11-02

第2节 篆刻的步骤

   

  第二节篆刻的步骤
  篆刻的技法,是体现在一方印章(印面、边款)的制作过程中的全部技术手段与法度。这里的“制作”,包括临摹或创作。创作是更为完整和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先以创作来谈这个过程及各个步骤,下一节再专门讲述篆刻的各技法要素,包括刀法、字法、章法等几个部分。一些不能包括在主要技法中,但又属于篆刻特有的技术、方法,在本章讲述有关步骤中一并介绍。
  1.选择印材
  初学通常用青田石、昌化石、寿山石、巴林石中的普通材料即可(详见第二章第三节)。一般来说,初学者多选用普通石材,或称“练习章”。选练习章的要点是:无砂丁、无裂痕、硬度适中、石质致密而均匀、大小和形状合适。也可适当注重外表美观,包括色泽、花纹、透明感、纯净感、加工精度等要求。临摹古印一般用与原印印面等大的印石,为进行技法训练,也可放大临或缩小临。初学者往往热衷于自然形印面的石章,其实古印十有八九为方形。正方形的印朴实大方,刻各种题材的印都是合适的。如果是刻一组印章,并要做成印屏,不妨选几方非方形的印石。
  2.平印
  石料的粗加工或欲磨去印面原有印文,可用砂轮,甚至也可直接在平整而略粗糙的水泥地面上磨。欲将印面细磨,则可在衬有厚玻璃的砂纸上继续打磨,先是略粗的铁砂(100目左右),再用较细的水砂(500目左右)。还可用特细的砂纸(1500一3000目)来精磨、打光印材的其他表面,使之更美观。
  平印面时砂纸下衬玻璃板是为保证其平整。执石宜低,手势须平稳,用力要匀,并不时转换执石方向,以防印面磨成倾斜面或角部低落,甚至整个儿成为球面状。有人以“。。”的手势来磨,也是一法。对于某些作写意追求的印章,有时会有意将印面磨成略带球面状,使印文更显突出。有些大印,亦用此法。
  平印须防止印面倾斜,即印面与四壁要保持严格的直角关系。印面不正,钤印时易造成一侧轻一侧重。印章竖立在桌面上,也显得不稳。
  3.查篆
  印章通常用篆书来刻。创作一方印,首先要确定欲刻内容的每个字的篆法,写不出或稍感疑惑的,都应通过查检字书以确保用字无误。初学者最好所有字都查一下。用字具体要求将在“字法”一节中详述,这里谈谈查篆的一些学问与技巧。
  各种篆字工具书其排检法不尽相同,尤其古代的和早些年出版的工具书,有按笔画笔形排的,有按四角号码排的,有按部首排的,也有按声韵排的。加上有的是用繁体字或异体字,有的甚至是与篆书字形相近的隶定字,没有一定的经验,会觉得很花时间,甚至查不到字典本身已收入的字,还可能错查,必要时须利用《繁简字对照表》、《异体字表》。查到的字要细心理解,准确临摹,稍不留心,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时学生会说:“这字我是查过的,怎么又错了呢?”原因在于平时篆书写得不多,查检时又看得不细。查到了篆字,最好把页码记下来,以便设计印稿中重选或核对。
  4.设计印稿
  设计印稿主要是解决章法(布局)问题,当然其中也一定同时包含结字和笔法(如线条的长短、轻重、疏密)。有时遇到困难,还得回过头去重新查篆,另辟蹊径。可以先在大脑里构想一个布局,酝酿成熟,然后在纸上追写出来,也可以反复易稿,不断修正。意在笔先,笔在刀先,前期工作做得越充分,刻印的成功率就越高。有人主张七分写,三分刻,认为篆刻的时间应当有大半花在设计印稿上。这是一种认真的、严谨的态度,初学创作应当这样锻炼自己。不过也有的篆刻家认为印稿是不用写出来的,他们只在印面上用笔稍点几下,就操刀刻石了。他会说:“印稿是应当写在肚子里的,都画好了,还有什么刻头。”这话也不错的。其实,这当中除了熟练因素外,还有个印风问题。前者适宜于刻严谨工稳一路,后者则是讲刻狂放写意一路的。率意而为,可能获得出其不意的偶然效果。追求不同,方法也不同。
  设计印稿,有人用铅笔,为的是可以反复修改、调整,待草稿基本上满意了,再用较透明的纸以毛笔拷贝一遍,水印上石;有人直接用毛笔写,为的是发挥和保留书写的笔意,甚至以此来获得一些特殊效果,追求生动、自然。
  若是纯粹的临摹,就没有查篆、设计印稿这两步。但在临摹中也须有意识地去领悟、体会原印的设计思想。开动脑筋地临,以后就能较快较好地过渡到创作。
  同一内容的创作,可以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印稿设计,挑选最满意的来刻。初学时也可专门进行印稿设计,写而不刻,为的是积累更多的构思、布局经验。有时为了达到最佳结果,还可能调整印文内容、印章风格、石章大小或形状等等。思路越广,印稿质量往往也越高。
  5.印稿上石
  即将设计(或描摹)好的印稿以其镜像形态(即反相)移植到磨平的印面上,亦
  称“渡印稿”。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水印法
  先用浓墨将印文设计或钩摹在竹棉制纸上,待墨迹干透后将纸反转覆于印面,稿之四边应与石之四沿对准,稿四周的纸向下折下,用左手捏住,以确保印稿与印石的位置关系。然后用笔蘸清水少许 【隋唐书法家www.shufaai.com】,施于纸背,使微湿,片刻,待水刚透人纸,即用吸水性强的纸(如毛边纸或生宣纸)覆于其上,轻按,使纸面与石面紧贴在一起,并吸干多余的水分。接着用表面光洁且呈突弧形的硬度适中的磨器(如笔杆、印泥盒盖、牙刷柄)或右手大拇指指甲由轻而重反复压磨,使印稿上的字迹反印到石面上去。若是用拷贝纸写的印稿,墨迹发生转移会在纸的背面反映出来,即墨痕会变得较淡。也可先掀起印稿一角,看是否清楚,若不清楚,可稍补一点水重新压磨不清楚处。揭纸后若还有少许不清楚的地方,用毛笔对照原稿细心补全之。水印质量的好坏,关键在墨、水分和时间的控制。另外,印面不要用过细的砂纸磨得过于光滑,否则反不易水印渡稿。
  

篆刻的步骤

  (2)复印法

  将设计(或描摹)好的印稿复印下来,再将复印稿准确地覆在印面上,然后在纸背面涂适量松香水(或用类似的有机溶剂,如洗甲水),均匀而稍用力地压磨纸背面,印稿便能渡到印面上去。同样,此法是否成功,关键在溶剂量和时间的控制。初学此法最易掌握,但往往使学习者单注意了刻,而忽视了写,少了对印的整体、细部的理解。

 

篆刻的步骤

  

  (3)反描法

  熟练者可借助印稿镜像,如用镜子照出的印稿、拷贝纸或硫酸纸背面显现的反文印稿等,直接用毛笔反描印文到印面上。现在有专为初学者设计编排的反文字典出售,可以按其反文篆字直接描摹上石。

  (4)反书法

  极熟练者也可以在脑子里构思好印稿,想清每个印文的篆法,直接将反相篆字书写到石面上。写好后,要用镜子反照,看镜中之像是否无误和美观。为了便于改稿和以后刻印时的清晰可视,也有先用朱墨涂底,再用黑墨反书的方法。写后不满意,可用朱墨或黑墨作或增或减的调整。

  (5)腹稿法

  前面已说过,不起任何稿,或者说只凭腹稿便操刀向石,也能刻出印章来,但成功率要低一些,而且是专用于写意印风,追求爽利劲健。古代的急就章、极草率的殉葬印,也可能是不书而径作凿刻的。一般也可以在印面先涂一层黑墨或朱墨,使刻制过程中更能看清刻痕。

  6.刻制印章

  有了刀法练习的基础和设计并上石的印稿,就可以较有把握地开始刻印了。刻的步骤,对一些较强调笔意的印章,宜按写的笔顺去刻;对以方正平直线条为主的印章,可用流水作业法,即将同一方向的线条依次全刻完,然后再转动石章刻另一方向的线条。

  刻朱文印,保留印文和边阑,此外全部刻去。在用双刀刻出一个线条后,还须用两小刀刻出两个端头,或切或转。两线相接或相交处要稍谨慎,角部可用转刀的办法使两线衔接自然。刻出线条的同时可顺便将空白处残留的凸出颗粒收拾掉,但不必特地去铲平凹面的底部。

  刻白文印是将文字的线条刻去。粗白文印也用双刀法,每一刀刻线条的一侧,刻完后石章转一百八十度,刻线条的另一侧。用流水作业法逐步将所有的横、竖和斜线、弧线刻完。端头和转角处也用转或切的方法刻成。细白文中,又有单刀和双刀的区别。齐白石的白文印多用单刀刻制,有时嫌不够粗重可补一刀;古代玉印大多工整,线条虽细,仿临时亦须用两刀小心镌刻而成。

  注意刻印中不可用口吹印面上的石屑。这样做的后果一是伤元气,二是不卫生。应用右手无名指随时拂去石屑,同时让部分石屑自然填入刀痕中,这样会使印文更加明显,便于下一步的刻制。

  刻印如作书作画,尽可能一气呵成。刻完后须作总体的收拾。

  7.修改调整

  刻完后应用小刷子刷尽印面中石屑,揩洗去墨迹,为的是保护印泥不致污损。

  修改印章可借助于镜子,对照原稿进行。熟练后也可将印钤出,靠大脑中的反相形象来修改调整。临摹印的修整依据是原印,初学总以越像越好,不只求形似,更须追神似。创作印章的修整是创作最关键的定稿阶段,须调动全部的审美判断和规范意识,决定是补刀,是击残,还是有必要磨平重来。先产生调整方案,再确定并实施,有了判断力才能大胆而谨慎地一步步改进直至成功。

  修正同样要注重刀法、字法,最要当心。不恰当的刮削只会使线条变得疲软,字形变得呆板。

  8.钤印

  钤印是篆刻的最重要步骤之一。古代印章,用法多样。有以朱色钤拓的,有压印于泥而成立体的封泥的,有加热后施于人脸、马身、木材等成烙印的。现在我们刻印,最终的篆刻作品,通常钤朱成印蜕再制成印屏或印谱来展示、保存。一方好的印,其展示效果还有赖于精当的钤印。钤印得法,可使毫发具显,精神焕发而引人入胜;钤拓不当,则面目全非,黯然失色而令人生厌。

  先是濡朱,即给印面蘸上印泥。在濡朱前,须认真清理印面使无石屑和其他杂质。如水洗过,还要使其于透。可用刷子、绒布等处理,不能用劣质餐巾纸,因为它容易破损,会有纤维甚至小块纸片粘在印面笔痕问。一般总是右手执石,左手持印泥缸,使印面轻拍印泥表面,反复多次直至印面蘸匀印泥,既无遗漏,亦无过多过厚现象。切勿重揿猛按,拔离时带出印泥中的纤维,导致印拓失真。

  钤印最好用优质的连史纸,也可用其他宣纸。钤拓时,根据各人不同的喜好和习惯,可于纸下适当垫几层纸。通常是小印少垫,大印多垫;工细轻灵印不垫或少垫,粗放厚重印多垫。橡皮板有一定的弹性,在钤拓时当衬垫便于作轻重的处理。玻璃板平而硬,钤细朱文印用作衬垫最为合适。

  印钤于纸,不可立马提起,应停放片刻以求印泥透入纸中。按压轻重,须视印面大小和平整度、印文线条粗细、印风工放等因素确定,不可一概而论。若印泥较干、印面较大,仅压印不易清楚,可用背磨法解决。即在按压后连印带纸翻转过来,在保证印面与纸不相移位的前提下,于纸背用指甲或磨器磨压。磨压不可太重,也须防止磨的幅度太大以致磨器滑落印边。

  钤印完,要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平压印的上下侧纸面,右手将印轻轻提离纸面。钤大印而印泥欠佳,最好用印规,以便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重新濡朱再次在原来位置上准确复钤。最后让印蜕自然阴干,注意防止污损。

  9.刻、拓边款

  与书画相似,印章也有落款。款字落在印章的边侧,故称“边款”,又称“侧款”、“旁款”或“边跋”。边款的主要内容有:①为谁而刻,常用谦词。多作“×××嘱刻”、“X××雅属”、“为×××作”、“刻奉×××”、“×××正之(或指正、教正、雅正)”等,其中姓名或用字、号,或再加以称谓。②刻制记事。如对特殊篆法的说明,对所采用或模仿印风的表白,对印石或其来源的描述,对作印时的心情、天气和环境的记述,还有对索印者(或赠印对象)友情的记述,对篆刻尤其是这一印创作的认识等等。这部分有时用诗、词、文的形式来表达,长的可达数百字。③印面文字。或认为此即“题”,其余为“跋”,其实也可看作印面篆文的释文。④作者姓名。⑤创作时间、地点。地点多雅而虚,往往模仿古人而称××楼、x×轩、××斋、xx草堂,或大到只署××(地区)、×X山麓、××湖畔、××江上之类。而不是署现在的街道、门牌、楼室编号等。

  款字最常用的是楷书,行、草、篆、隶也都可用。

  简单的边款仅刻在印之一侧,称单面款。通常应该刻在左侧,是我们右手钤印时手指不碰到而能显露的一侧。长款有一定的起落次序。

  边款的具体刻法见“刀法”节。

  边款刻制完,若要展示或保存,也须转换为纯平面的形式,通常是用墨拓的办法。拓款的步骤与方法是:①拭款。即将刻有印款的石面上的杂屑、污渍处理干

  净,可用相应的溶剂洗,用刷子擦刷,遇有蜡质要用竹片刮净。②覆纸。即将拓款用的连史纸覆于石面,用白芨水或清水使纸与石面紧贴住。③去水。用吸水性强的纸覆于其上,用手按挤,排出和吸除多余的水分。吸水纸揭离时要小心,从一角轻掀慢揭,以防带起下面的拓款纸。④排刷。趁湿在拓款纸上覆上护纸(拷贝纸),用旧棕老虎排刷。此举尤须细心,要自无字处起,由轻而重,上下左右刷匀。拷贝纸潮湿后容易破,须随刷随换。至基本干燥,护纸会自动脱离拓款纸,拓款纸呈半透明状,同石面粘紧,字口清晰。⑤上墨。用上好的油烟墨于净砚上磨出浓墨,或用优质书画墨汁,最好在研磨中掺入少量鸡蛋清。拓包蘸少许墨汁于白瓷碟上揉匀,先从无字处试拓,视干湿、浓淡的程度合适后,再发展到有字处,由轻而重,由淡而浓。匀而淡者,如薄纱,似蝉翼,称“蝉翼拓”;浓而亮者,如黑漆,似乌金,称“乌金拓”。有时还可以在上墨的纸上用棕帚轻轻拂擦以增加光泽。⑥揭纸。款纸干透,会自动脱落,必要时可轻轻揭取。

  10.制作印谱、印屏

  印谱可用现成购买的。自己做可以有自己专门的版式设计,印上特定的斋馆名号,可用合适的宣纸按需要印刷、裁切好,然后穿线装订。最后加上笺条。

  古人多有制作集古印谱的,即将收集的古玺印钤打合订成谱。现在我们制作个人印谱,是将自己一段时间学习、创作的印作,经汇集遴选成册。一般是将钤于连史纸的印拓剪下粘贴在印谱上,有把握的话也可直接钤印。

  印屏是为展示而将选用的印拓粘贴或直接钤印在一定尺寸的宣纸上做成的。设计印屏大有讲究:一是印拓数量、大小与印屏尺寸要有合适的比例,不致太空疏或太稠密;二是分布要有一定的秩序,有形式感;三是大小、颜色、位置合适的笺条,题笺书法水平较高且风格与印章协调;四是要既朴实、高雅又富于时代感,有新意。为此,在观看篆刻展时要多留心他人的印屏形式,“择其善者而从之”,优化之。

  初学往往从印面临摹人手,边款、印谱、印屏等项可以待有一定基础后再来做。

  以上是讲某一次篆刻的步骤,这里再简要介绍篆刻学习的步骤:一是学习篆书,识读篆字;二是刀法和线条训I练,可练习刻单线条(直线和弧线)、回纹印、同心圆印等;三是从单字到多字;四是从平实规范者入手。一般可先学汉印,熟练上追战国玺,下探流派印。

  

来评一下

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