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书法教材 > 综合 > 大学书法 >《大学书法》 第 8 章 书法技法

(篆书)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结体

时间:2015-08-12

第6节 (篆书)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结体

   二、结体

  小篆是秦始皇“书同文”的产物,也就是规范化的成果,所以在结体上比较统一。与甲骨文或金文相比,它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1.基本特征
  ①字的外形基本上为长方形,高与宽的比例大体是三比二,也有二比一或七比五的,明显较楷书、隶书要狭长。
  ②小篆有许多字主体较集中,或上部紧凑,向下伸出垂足,《峄山碑》中有“思”、“具”等;或下部密布,向上探头举臂,如“日”、“止”。书写要求适度强调疏密对比,使线条舒展。
  ③笔画匀称。多数字保持自身和相互间横画的等间距,少数字横画极少或极多,可适当增大或减小横间距 【河南的书法家www.shufaai.com】,但应保持自身的匀称。
  ④小篆是汉字各体中对称性最强的一种字体,它有多种对称形式。笔顺的处理有助于实现对称结构的精确书写。
  ⑤在规矩中求自然。根据字形特点,各字的大小并不绝对地一致,也不必求完全一样的长宽比例。其中,“初”、“臣”、“始”、“理”等字就近于为正方形,“日”和一个“久”字更为扁方形。且同为“久”字,另两个就作正常的长方形。碑文后半部分为秦二世时追加,字形总体上比前半部分来得瘦。另外,一字中的参差关系.也是一任自然,似乎还有意避免上下齐平。
  2.部首
  汉字的部首,是组成汉字合体字的一些基本的相对定型的构件。篆书属于古文字,其部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形态同作为独体字时基本一致。这同楷书等今文字约束偏旁、收中宫的要求及牵带意连的笔势等,有很大的差别。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偏旁可以占到相当大的位置,如“讨”中之“言”、“初”中之“衣”;二是有偏旁形的高矮、排布上的上下,但与同字的楷书有时并不一致。
  小篆也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包围结构等,但具体到字,它同楷书也不一致。有的部首,在楷书中是字头或左右偏旁,但篆书中是半包围结构。
  宀:如“害”、“定”;月:如“明”;户:如“所”。
  有的在楷书中是半包围结构,而在篆书中原为偏旁或字头。
  辶:如“道”、“逆”。戈:如“武”
  其实篆书在匀满这一结构原则下,是可以随机应变,作灵活处理的。如“功”与“勤”。
  有的楷书本无上覆下之势,篆书却有。如“立”、“去”;有些则相反,楷书上覆下,而篆书却成了纯粹的上下结构。如“登”。
(篆书)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结体
  学习小篆部首,除从书法意义一L追求书写美观之外,还有利于认、记篆字,为“识篆”打下基础。
  3.结构关系
  (1)对称与平衡
  许多后世基本对称的字,在小篆中曾经是高度对称,如《峄山碑》中的“皇、帝、立、高、自”等;一些现在看不对称的字,当时也完全对称,如“不、五、莫、乐、登、无”等。
(篆书)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结体
  小篆有多种对称形式,包括独体对称、同体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左中右对称、上中下对称、同体三角形对称、异体三角形对称、四角对称和复杂型对称等等。人自身是一种对称的结构,所以对于对称是非常敏感的。写篆书稍有不准,就很触目。因此要有大量的练习,同时笔顺适当也有助于提高对称性。
  (2)收放
  小篆虽说追求高度工整,但并不显死板,这同它的结构在统一中讲变化有关。就收放而言,我们看到它在横向上,并不都是充满的。如“不”字,下部不是向左右撑开;“矣”字,上下皆收,中部放,“登”字,上下放,中偏下的两竖,相当地往内收。
  (3)参差
  参差通常指纵向上的错落。如“能”字,左高右低,且有相倚相让的关系,“所”字也是这样;有些齐上不齐下,如“刻”、“讨”。结构的参差处理,避免了由于字字平头齐脚而过于刻板。
  (4)疏密
  小篆因为字的大小基本一致,所以在章法上,字形繁者,线条必密,字形简者,线条必疏,形成一种天然的对比。在一字中,通常是匀排各横各竖,如“臣”;也有不少字,须重心上提,形成上密下疏的格局,如“皇”、“乐”、“登”;纵向的,有时不只是竖线,还包括弧线,要注意视觉上的空间关系,力求疏密合宜,如“因”字;大块的空,一般须同外界(字外空白处)相通,而不是包在封闭的线条或结构内,如“嗣”、“以”、“日”。
  (5)揖让
  小篆在结构上一般比较工整,各部分比较独立、定型,但少数字也用揖让、穿插的安排。典型者亦如“能”、“所”,又如“灭”、“嗣”;上下结构的,如“袭”。这可以使得字的结构紧凑,也显得生动。
  三、章法
  小篆的章法,多数是非常规矩的纵有行、横有列形式,《峄山碑》也属于这一类。初临《峄山碑》,要采用与原帖比例相等的界格。字的高和宽,比例为7:5.5。字的大小要基本一致,字的中轴线上下对正,字字端正而居中。行列整齐,才能使全幅字具有整饬感。以秦篆风格创作,可以用界格,也可不用界格,但字的比例大致还是这样。字距、行距也以合古法为宜。
  临摹《峄山碑》,建议参考《王福厂书说文部首》和秦《泰山刻石》,以便理解篆书的结构和笔法。
  课后作业
  1.通过《说文解字》查下列各组字的小篆形态,比较相同或相近楷书部首的字在小篆中的差异:
  王、玉;干、于、千、牛、午;未、末、本、朱;奉、奏、春、泰、秦;京、市、方、言、六、交、
  主;口、日、甘;兼、并、前、首、美、益、酋;差、羞;表、素、责、青;岳、兵;塞、寒;抽、袖;
  秉、重、乘、垂、乖;津、律;甜、活;戒、戎。
  2.通过《说文解字》查下列各字的小篆形态,并尽可能记住:
  克、曹、晋、蝶、蜂、蜜、模、爱、啼、溺、村、抱、猿。
  3.临摹《峄山碑》,先选字临,后成句、成段临。
  4.尝试放大临摹《峄山碑》。
 

  4.尝试放大临摹《峄山碑》。   4.尝试放大临摹《峄山碑》。 4.尝试放大临摹《峄山碑》。 4.尝试放大临摹《峄山碑》。

 

来评一下

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