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书法教材 > 硬笔 > 钢笔字面面观:阿敏硬笔理论与实践 >《钢笔字面面观:阿敏硬笔理论与实践》 第 2 章 概念品格

钢笔字四题

时间:2016-03-27

第3节 钢笔字四题

   一

  钢笔字也有相当的艺术性,这个事实,正越来越广泛地得到社会的承认。
  中国的文字造型,实在有一种奇特的魅力,以至千百年来,历盛不衰,使人流连其间,如痴如迷。它若齐不齐,似正非正,既非用线条简单地模拟自然物象,也不是把笔划按比例搭成机械图形。它的横不一定水平,竖未见得铅直,撇捺点画更无法以角度、曲率来形容。然而就是这些妙不可言的神奇笔画,可以映带穿插,顾盼传情,塑成那连一笔也增损不得的完美挺拔的造型。它是那样的严谨稳健,同时却又无处不充满强烈的动势和激情。它象音乐——和谐而抽象的旋律给人明白、具体的象征;它又象舞蹈——每个动作既难以捕捉,然而分明又是成熟优美的程式在连续再现;造型虚灵,气势飞动,却处处保持了力量的均衡。简单的笔画凝聚出复杂的精神,产生了变化、波动、节奏、韵律和性格。这种古老的民族的博大精深的造型功夫和审美意识,陶冶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亚洲人,甚至感染影响了许多“目不识丁”的西洋人。
  如果说,钢笔字也具备一点这样的韵律情趣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功劳应该归于悠久深远的以毛笔为主将的书法传统。
  钢笔常用的字体——行楷,在魏晋时期就完成它彻底摆脱隶意的关键性演变,以王羲之为代表人物而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到了崇尚法度的唐代,以被后人奉为取士标准体的“欧字”和结构理论“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为起点,行楷逐步建立了更全面更理性的体系,笔画的造型得到了程式化的固定。宋人尚意态,把抒情和表现性格当作写字的一大功能,为正在走向极端的行楷开拓了广阔的视野,注入了生气勃勃的新鲜血液。这以后,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徵明,都为行楷的规范、严谨和成熟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应该说,钢笔字是靠毛笔的营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毛笔字是钢笔字的母亲。
  作为新一代的艺术品种,钢笔字也以自身无可替代的特点而驰骋于世。它清新、秀劲、流利、便捷,受到了最广泛的欢迎。从眼前看,它的表现力还赶不上毛笔那样丰富含蓄,但它的希望却正在于年轻。毛笔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而钢笔字风行不过几十个年头,却已经占领了文化科技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新工具的日臻完善,特别是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观念的飞速更替,钢笔字一定能创造出更新更美更有现代感的文字形象。钢笔字的灿烂前程,将证明鲁迅先生的名言具有极英明的预见性:
  “最终,毛笔将是敌不过钢笔的。”
  二
  从单个字看,钢笔字最注重间架结构。’
  按传统的书法观念,字要好看,不外两大要素:一叫“结构”,二叫“用笔”。一方面,字要端正开张,横竖撇捺须各得其所,各尽其能,整个字要保持势的统一和力的平衡,在造型上具备一种稳定而秩序井然的建筑美。另一方面,每一个笔画又须有姿态,有张弛,劲拔浑厚,变幻飞动,再现笔锋运动时的意匠和韵律,显示一种流动而富于节奏的音乐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单说要把一枝毛笔使得随心所欲左右逢源,出手就写成有血有肉饱满厚重的线条,恐怕没有相当的年头不能窥其堂奥。这也是学习毛笔书法的麻烦之处。
  钢笔字,却可以直探其赜,几乎不用操“用笔”的心——它的线条天生就劲挺,轻重皆相宜。只要方向正确,长短合度,写得干脆利索,自然就是。神来之笔”。因此,钢笔字只须在字的结构上多下功夫,把笔画组合得匀称合理,便可“登堂入室”、“徜徉艺林”了。也正是这个缘故,有不少毛笔字基础并不出色的青年,却可以写得一手气清神越的钢笔字。与此相反,有些书法根底雄厚的书法家,写钢笔字如果孜孜于“一波三折”、“提按起落”,把笔画写得迟重做作,反而违反了钢笔字轻松流便的特点,看上去繁复呆板,并不舒服。
  以整篇字论,“整洁顺畅”,也是钢笔字很重要的特点。
  钢笔字偏重于实用,是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工具,不需要(也不可能)写得太大。在这个前提下,整齐干净、清爽悦目,使人读来不反感不费力,就成为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如果一页纸上小字写得东倒西歪七高八低,“疏可走马密不容针”,首先使人望而生畏不堪卒读,那还谈什么“艺术性”呢?通篇横七竖八东抹西涂,字的结构再神气,也挽救不了失败的命运。因为这是“状若算子”的钢笔字,可不是颜真卿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运用钢笔字这种工具,如果过分地强调了字的。独立性”而忽视了它的“载道”作用,于人于己都只会带来麻烦耽误时间。因此,说到钢笔字的“艺术性”,首先要掌握欣赏者的最基本的审美心理,要注意字的“实用性”。这里要强调,为了把字写得简明迅速,最好还是用结构精练的简体字。
  能把简体字写得疏密有致、稳健秀劲,通篇看又是行列有序、清新整洁,这样的作品,反映了作者作风谦逊、态度认真、功力深厚,给人以美感和亲切感。说这样的钢笔字“好看”,“有艺术性”,我想,大家都会举双手赞成。
  三
  创造是永无止境的。钢笔字艺术当然也不会例外。清秀整洁,匀齐老练的钢笔字固然很好,但是,既然用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劲拙刚健的笔画来,那么,用富有弹性的硬笔尖能不能表现出柔美丰腴的效果来呢?实践的结果既在预料之中,又着实有点出乎意外——完全可以接近甚至达到毛笔书写的效果。
  写这样的钢笔字,已经完全脱离了“实用”的轨道,纯粹在探索毛笔书法的风韵和意境了。
  从方法和技巧上说,这种字写起来并不很难。蘸水笔尖毋须经过任何加工,迳直拿来,蘸墨汁,书硬纸,水到渠成。运笔时,极注意笔尖的角度和速度,偃仰正侧,提按行驻,’掌握多种变化。还要控制好墨汁着纸的速度,使它随笔尖的开合、正斜甚至扭曲的形状缓缓流下,落到纸上,自然形成千差万别的线条点划。技术纯熟了,还可以略施清水,形同“晕染”;也不妨浓墨渴笔,游弋出“万岁枯藤”似的飞自来。在这里,钢笔已与毛笔殊途同归,都以“用笔为上”,殚思竭虑想造出新的千奇百怪的笔触墨痕来。
  这种形式的钢笔书法同粗细划一、横平竖直的实用型钢笔字相比,表现力强,也更强调创造性。它百十字可以为篇,一、二字也能成章,以硬笔追求软笔的味道,求势、求情、求趣、求韵。章法上错落起伏、奇正相生;结字上或可天真稚拙,或追劲密严峻,抑或宽舒雄杰,进而求怪求险,全靠腕下生风,手上功夫。说到笔画,更可以粗粗细细方方圆圆,你长我短,相映成趣。有人还用钢笔直接临摹毛笔字帖,也可以不描不改,下笔干钧,写出点颜筋柳骨、铁画银勾来。
  与毛笔字相比,这种硬笔书法又自有它的优点和趣味。它玲珑精致、黑白分明、效果夺目。钢笔硬而细,入纸便有劲利刚健的性格,浓重的墨汁落在不吸水的硬纸上,堆聚凝集,天成立体凸起的“屋漏痕”。钢笔字不受条件限制,不费托裱之劳,信手写来,简便宜行,立等可就。需要加些彩色装饰,也很方便。另外,如果选用多种材料,或者不同性能的笔尖,也都会使艺术效果发生微妙的变化。真是一种神形兼备万紫千红的微型书法艺术。
  不难预料,随着这种新形式的不断普及,钢笔字一定可以创造出更新更奇的艺术境界来。
  四
  由此看来,现在被人们称为“钢笔字艺术”的,至少有两种类型 【清代书法家作品www.shufaai.com】,一类以实用为目的,一类以表现为方向。这两类字都有艺术价值,不同的是,前者要求整洁清秀,后者则更讲一点精神气韵。
  作为工具使用的钢笔字,以字体端正秀劲,布局整饬匀齐,写起来流利自然,读上去悦目赏心为追求的目标,对每个字来说,以工为本,以秀为韵,视字的间架结构为第一生命。
  当作艺术观赏品的钢笔字,则更多更直接地体现书法传统,讲章法虚实,讲行气节奏,讲每个字的精神意态、神采气韵,求其笔到意到,纤毫毕现。用笔推崇千姿百态,造意务求独辟蹊经。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把它们放在一道,能不能分出个高低优劣来呢?——事实上,不少小范围的钢笔字评比,都是把它们混在一起相提并论的。
  照我看,这样比较,好象是自由体操与芭蕾舞竞技,流行歌曲与交响乐同台,恐怕是比不出个伯仲轩轾来的。道理很简单,虽然同叫“钢笔字”,但它们追求的意境却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供观赏的,自然要跌宕纵横,抒散怀抱,“率意而不求工拙”,“聊写胸中逸气”;但用作工具,又必须端庄审慎,眉清目秀,最不宜自作多情,去引人误入歧途。这里有两种标准:一面要工整,一面要“支离”;一面要简明,一面要“藏意”;一面要清新,一面要“古拙”……实际是互相抵触的。诚然,字的好坏老嫩,大致有一个客观等级;作者的修养功力,在作品中也会有深浅不等的流露,但是,毕竟这里存在着两种矛盾着的审美倾向,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去评价对方,都可能把优点认作缺陷,把意匠当成失误。标准不能得到统一,往往给评比带来致命的混乱。‘
  据说,在日本,“供实用的文字”和“供观赏的文字”是两个界限分明的概念。事实上,继承汉、和传统的汉字派和假名派与只讲笔墨意外效果的“黑白艺术派——前卫派”,确实是目标不能相容、追求格格不入的两种流派,完全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把它们的风格纳入一种轨道。
  那么,在我们这里,是否也应根据不同的艺术倾向来树立各自不同的评审标准,以鼓励各种流派为坚持自己的追求而不断探索进取呢?象以往那样把钢笔字“一锅煮”的结果,是否终将也会成为某种夹生的“大锅饭”呢?
  我想,结论大概是肯定的。
  (原载‘中圉钢笔书法》杂志总第l期)
  

来评一下

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