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法 >书法教材 > 硬笔 > 钢笔字面面观:阿敏硬笔理论与实践>

钢笔字面面观:阿敏硬笔理论与实践

钢笔字面面观:阿敏硬笔理论与实践

作者:高惠敏 浏览量:0 连载完成:完整篇 时间:2015-06-11

认识方法 1.不一定强调艺术性 2.练字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和踏实的作风 3.练字的目的和方法,你真的很明白吗? 4.多考虑大众的习惯 5.马明得奖闲话 概念品格 6.钢笔书法艺术和钢笔书法家 7.关于艺术的定义 8.钢笔字四题 9.一本香港人写的钢笔教材 10.

最新章节: 附记

开始阅读
分享
图书介绍:

  

  自序

  因为钢笔书法的有用、有趣、有人缘,最近这些年,我居然也厕身其间,为它说了不少话,发表了一些文字,还编了几本书,创作了不少作品。这里搜集的二十几篇文字,大多是从有关报刊、书籍和内部材料中摘选的;还有几篇较长的,是尚未面世的实践心得。书名是根据书店的同志的建议而定,据说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行文体例,多属随笔性质,并无多少“理论”成分。如果有人还觉得有些特色的话,我想大概是因为文章多属短小浅显、有感而发,说的都是硬笔书法运动发展的各阶段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所以能挤时间写这些“大白话”,一是因为有用——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外有动则内成思”,由编辑出题或朋友引起,多是“找上门来”的话题。第二是写起来轻松。尽管成文要费点脑筋,但毕竟钢笔书法基本是年轻人热衷的玩艺儿,理论或文风都不必背包袱,反正是抛砖引玉,所以写起来常常落笔如飞。顺畅流利的行文节奏会使自己也感觉到无羁无绊的乐趣。第三,文章写出来常有热烈反应。这说明读者不少,同时也证实了大家爱看明白浅显的东西。钢笔书法本来就是轻音乐、流行歌曲,如果“层次”一时还“提”不上去,“内涵”暂且还“雅”不起来,我们也大不必怨生尤死,非得躲进象牙之塔修出仙风道骨后再来惊世骇俗不可。不妨多和大众、青年交朋友,不明白处说出来大家讨论;

  说些体己话,做些实际事,不断在干、在学、在出力、在贡献。有此一得,我们必心里踏实、生活愉快——人生的价值也莫过于此吧?

  回过头来看自己这些不成熟的议论,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话不离题,说的都是钢笔书法的事儿,但字里行间,似乎我总想跳出去,引出一些书法“外面”和“后面”的话题。这些“弦外之音”,又多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总以为书法不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东西。书法只是一种专长、一种情趣,不过是生活的一朵花絮。

  说一个人字写得漂亮,好象我们昕到某人歌唱得悦耳、菜做得适口,或者车开得熟练、拳打得地道一样,有时虽会申发钦羡之情,但绝引不起崇仰之心。因为人本来就各有所长。各显其能,原本就是人类处世的客观差异。然而,当我们亲身体验到某人的正直豁达、热心友善、坚韧果敢或处危不惊,我们的感觉则是大不一样的。如果又知道他见地卓绝、学养精深,研究中有重大建树,危急时能力挽狂澜;在历史有不俗贡献、对社会有相当推动、于人生有深刻启示,我们便会油然而生敬意。称他是伟大杰出的精华,把他奉为人生的楷模,从而产生由衷的景仰服膺之意。

  可见,对社会来说,人格远高于专擅;对人生来说,奉献更胜于技艺。

  所以,如果在书法上有些小成绩,完全不足自恃;而能用种种花絮来丰富我们的生命,通过每件事来考验、提高自己的境界、立场和世界观,那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真正舞台。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世间万物,我们应该发现,书法在人生的天平上还算不上一个重码。现在踏踏实实钻研书法,必要而且有益;但只因字写得好或者还有些贡献,则还是远远不够的。人生舞台宏大,书法只是一个小小的侧面,还有更多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也等着我们去体验去实践去接受考验呢。

  二、通过学习实践获得认真的作风、科学的方法,特别是深刻的认识,我一向以为要比写好字本身重要得多。

  即使是写字这件小事,要做好也并不容易。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掌握书法规律,固然是写好字的前提,然而更重要的因素,却常常不在技巧本身。很多天赋好的人,模仿和控制能力很强,一入手就写得很有模样。可是再往下深入,就徘徊不前,行进艰难。这里固然有功夫不够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作风、方法甚至认识、态度问题。

  说也奇怪,常言道“字如其人”,书法还真有这么个道理。这个规律并不表现在字的美丑上:例如人们常说的“人好才能字好”、奸人一定写不出高超书品来等等,——我认为这里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写字却实实在在是人的习惯、作风、意识的真实纪录。细致踏实的人,笔迹不大会浮滑、玄虚;条理清楚的人,写字往往明晰而有规律。自大者行笔必有强逞之象,委琐者成字难免谀媚之气。确实,笔迹真象一面镜子,能把作者的特征习气,明明白白地映照出来。即使是从不注意练字的人,也会在无意中透露心中消息。这就是笔迹学所以能够产生、存在的道理。

  对于寄心于书法的人,这种“脉象”就反映得更加透彻。或模仿、或自创,或掩饰、或偷巧,有心引人注意或无意哗众取宠,为省便为实用为表现为快捷,种种心机,清清楚楚在字里都有痕迹。有些字寻怪猎奇、通篇不一,分明是见异思迁、急功近利,当是作风不实的表现;有些字犹豫迟疑、忽好忽劣,看得出是思无定规,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更有一些天马行空、凭空草创,不学传统、不顾他人,虽然偶或还得了奖、印了书,却能感觉到作

  者在意识上唯我独尊、心存孤傲,对自己对别人都存在着缺乏分析、‘盲目逞能的毛病。所以,我们通过练字,也容易发现自己意识作风上的问题。要把字写得众人认可,在技巧之外,先要从认识上找原因,从而有意识地解决书法之外的病根,这样字能写得好,个人素质也会得到磨炼、提高。

  其实,字写得好坏,并无伤大雅,也不必为“门面”问题费神计较——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甚至是大学问家,他们的字也并非个个铁画银勾、虎卧龙跳,何必斤斤于表面的浮饰“卖相”?但是,在书法表现中暴露出来的作风意识上的病灶,倒确实应引起每个人的注意。虚伪掩饰、故作扭妮、奉迎阿谀、华而不实甚至成心难为别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令人讨厌的坏东西。人生在世,能做很多大事,何止只会写写字?而劣根恶习,却会在任何事情上表现出来阻碍我们进步出息。所以,应该把着眼点多放在提高认识、养好习惯、掌握方法上,真诚踏实地练好字,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自己,努力完善人格塑造,这远比仅仅把字写得

  漂亮更有意义。

  三、我常常提到尊重别人比自我表现更重要。即使是艺术或写作,也要多考虑社会的需要。

  现在大家写字、做文章,都特别愿意强调“别开蹊径”、表现个性,这当然不是坏事。要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是一个必须探索的课题。但是,这种蹊径和个性,别人需要不需要,欢迎不欢迎,我以为是更需要首先考虑的。假如大众对你的“独树一帜”.毫不理解了无兴趣,那么,你是否要反省一下你的努力方向有没有问题?我想,不必专等后人、来世 【书法资讯www.shufaai.com】,能把眼前、周围的事情弄好就颇不容易。写字,先要能稳健大方,清晰悦目;做文章,则应该通顺明白、言之有物,还最好能亲切平易更有些新意。总之,多从读者的需要考虑,你的事情就容易合理得体;只想着自己“随心所欲”,你的力气使得就有点冤枉可惜。

  遗憾的是,我行我素、自作多情的事现在真还不少,似乎一谈艺术就必须荒村野岭、哀鸿独桉。写字则圈圈改改、拳打脚踢;说到作文,最好刀光剑影、阵势森严,好象你越不明白越透着我渊深神秘——全不把他人放有眼里。最近有幸读到几批“硬笔书法论文”,有些是下笔万言,洋洋洒洒,别人硬着头皮读完,却终弄不明白作者想说什么;有些则干脆断不了句,如“虺枝干巅并兼径深游约而见老而苍拙乃胜比新参也乎”、“书法是不朽生命律动之无限氛围之外的传统旧理念潜意识参与下的横向观照命题”等等,直使人如遇李鬼断路、洋巫占符。气势壮则壮矣,但作者竟没有先想一想别人还敢不敢读下去?

  我想,无论写字还是作文,无须作任何掩饰,最终还是希望别人看的。既愿得人垂顾,首先就应该谦虚平等,亲切待人,至少,表达的意思应该让人明白,这样才有交流的前提。然后,还应该琢磨别人关心些什么,怎么表达最合情理,这样读者才可能有耐心听下去。最后,还要学习好文章的妙处,分析一下自己爱读的论文,研究别人是怎样做到有趣生动,如何使文字带些文采,恰如其分地吸引读者。论文不见得一定枯燥无味,关键是看你对读者持什么态度。能考虑以上几个因素,一切从别人的需要出发,我以为即便是较深奥的论题也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以上三条,尽管我自己也努力照此去做,但能不能如愿,也深感并非容易。现在提交给读者征求意见,希望能得到很多热情的帮助。在这里,我先表示诚挚的谢意。

   高惠敏

  1990年十月十日在北京 

来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