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盘铭》
《墙盘铭》是西周钟鼎铭文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行列清晰,布局略偏疏朗,运笔保持中锋,既不像《大盂鼎铭》的猛实也不同于《散氏盘铭》的纵意,它在轻提徐行中保持着线质的圆润婉丽、秀雅匀净,从容平和而而不激不厉。结字造型也颇具特色,通篇结构匀称纯净,初看并不觉出奇,仔细查看就发现那份松弛自然的形貌颇具匠心,所有的字形仿佛都处于一种温和的生发状态之中,分开的偏旁笔画均不粘连,相交的线条也不十分的紧实,整体的构字散发出一种若即若离的含蓄气息。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此时的西周金文书法在线条的精炼纯化,空间结构的着意安排上均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例字如:刚、不、刺、则、来、乃、楚、帅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墙盘,为微氏家族中名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铜盘。因作器者墙为史官而得名。器形宏大,制造精良。1976年12月15日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铜器窖藏中。现存陕西周原扶风文管所。盘铭记述了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迹以及作器者家世之事,与文献记载可相印证,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铭文字体为当时标准字体,字形整齐划一,均匀疏朗,笔画横竖转折自如,粗细一致,笔势流畅。有后世小篆笔意。牆盘年代久远,其中许多文字已无法辨认,留待研究金文学者探考。铭文所记述的西周历史至穆王止,因此一般认为此器属共王时期。

墙盘通高16.2厘米,口径47.63厘米,深8.6厘米,重12.45公斤。圈足,双附耳。腹饰垂冠分尾长鸟纹,圈足饰窃曲纹,均用云雷纹填地。盘铭在腹内底部,铭文为18行、284字,其中重文、合文3字。内容可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歌颂文王至穆王的功德;后半部为墙自叙其家族自远祖以来历事周王朝的历史。微氏家族世代为周王室的史官,有人认为即微子之后,乃商之遗民。文献所载武王灭殷以后,微子启降周,并使其子来见周武王,即铭文中的“雩武王既?殷,微史刺祖迺来见武王”。至乙祖时出仕于周,为周王腹心之臣。铭文最末说明,墙为赞扬其先祖并祈求多福,而作器以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