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全名《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又称《张猛龙清德颂碑》。刻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是后期魏碑的代表作,也是北碑中最有影响的碑刻之一。此碑额题“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碑阳正书24行,行46字;碑阴刻立碑人官衔姓名,12列;碑额楷体3行12字。原石现保存在山东曲阜孔庙。据传,此碑没有宋代拓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拓本是明代初年拓的《张猛龙碑》在宋代赵明诚《金石录》等书中已有著录,但并不著名。到了清代,经过包世臣等人的褒扬推崇,名声大震。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把它列为“精品上”(碑品第十七),并说“《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碑评第十八),“为正体变态之宗”(十六宗第十六)。称赞《张猛龙碑》规范精严,就像周公旦为西周制定礼乐制度,每一件事都做得完善美好一样,为楷书的变化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猛龙碑》的内容和书法特点从内容看,《张猛龙碑》记述了北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的家世和生平,并称颂他兴办学校、造福鲁郡人民的功绩。碑阴(即碑的背面)是捐款者的题名。碑主张猛龙未见史籍记载,但在20世纪90年代河南邙山出土了《北魏张猛龙墓志》,为研究张猛龙生平提供了新的资料。《张猛龙碑》的用笔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笔画刚健挺劲,沉着痛快,如断金切玉,斩钉截铁。结体峻拔欹侧,疏密对比,收放结合,随体安排,不拘方正,显得疏朗俊美。章法上字距大于行距,略带隶书的意趣,显得古朴典雅。全篇笔势顿挫分明,清朗舒展,雄健昂扬。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析说,《张猛龙碑》“意气浑厚,意态跳宕;
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彩”。从书法史的角度看,此碑方笔斩截,结体方正紧密,上承汉碑的变迁,下开隋唐楷书特别是唐代欧阳询、虞世南楷书的先声,是楷书发展史上卓然挺立的一块里程碑。除欧阳询、虞世南外,唐代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宋
代米芾,元代赵孟频,清代包世臣、赵之谦、康有为,以及现代的弘一法师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张猛龙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