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法 > 历代书法家作品 > 碑帖墓志 > 《瘗鹤铭》大字之祖高清图片欣赏书法作品图片

《瘗鹤铭》大字之祖高清图片欣赏书法图片

点击数:3099次时间:2020-07-22

   “大字之祖”《瘗鹤铭》的形制、内容和书法特点

  《瘗鹤铭》,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刻于丹徒(今江苏镇江市)焦山西麓摩崖上,碑高约270厘米,宽约250厘米,原楷书12行,行25字左右。后因山崩,石堕入江中,裂为五块。北宋年间,冬季长江枯水期,有人在江滩边发现滩石上有文字,经欧阳修《集古录》著录后,声名大显。南宋时又找到其余四块,原壁再现,但未能扌

  捞上来。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冬由谪居镇江的陈鹏年主持打捞江中残石,并对石刻进行清理剔垢,共得铭文86字,其中残字9个,全字7个。后按前人考证的时刻铭文行次进行残石拼接镶补复位,置于焦山定慧寺大殿左面,建亭加以保护。现存焦山残石共有5块93字。
《瘗鹤铭》大字之祖高清图片欣赏

  《瘗鹤铭》的内容是记述埋葬仙鹤之事。这件有名的石刻,署名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据传是齐梁间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陶弘景书写的。

  《瘗鹤铭》原为摩崖刻石,因石书字,大小疏密均较自由活泼。其用笔撑挺劲健,圆笔藏锋,笔笔中锋,全从篆隶中来。其结体由中宫向四面八方作辐射状,宽博舒展,神釆外露,如仙鹤低舞,仪态大方。这是玄家佛者的风度,也与“瘗鹤”事件本身相谐和。《瘗鹤铭》被历代书家推为“大字之祖”,享誉极高。黄庭坚诗云:“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无过遗教经。”其《松风阁诗》的用笔、体势意趣全从《瘗鹤铭》中脱出。

  

共18页: 上一张1234567891011121314下一页

来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