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法 > 历代书法家作品 > 碑帖墓志 > 《好大王碑》高清图片书法作品图片

《好大王碑》高清图片书法图片

点击数:10938次时间:2020-07-20
《好大王碑》又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好太王碑》《广开土王碑》《广开土王陵碑》《永乐太王碑》
汉末魏晋时代,由于曹操一反汉朝帝王对立碑颂德的嗜好,禁止立碑,碑刻之风骤降,书法遗存大大减少。在屈指可数的碑刻中,魏正始年间《三体石经》、东吴《天发神谶碑》、东晋《爨宝子碑》是魏晋时期三件优秀的书法作品。而清末才被发现的《好大王碑》则是东晋时期高句丽的重要碑刻。
  《好大王碑》,又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好太王碑》《广开土王碑》《广开土王陵碑》或《永乐太王碑》,刻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414),距今已有将近1600年的历史。据包泉万《中国古碑》介绍,此碑在吉林省集安市区东北5公里洞沟古墓群禹山墓区东南部太王乡大碑街,距好太王陵东约200米处碑高639厘米,宽135厘米-200厘米,碑底周长629厘米,碑文44行,满行41字,计1775字,现存1590字左右,东南面宽148厘米,西南面宽135厘米,西北面宽200厘米,东北面宽146厘米此碑是由一块天然的基本呈方形的角砾凝灰岩(火山石)稍加雕凿而成的。其造型有如一根巨大的阳物,表现了高句丽生殖崇拜的原始观念。无碑额。其基础是一个不规则的五边形花岗岩板,再下面是双重花岗岩石板夹沙砾
构成抗震基础。
《好大王碑》书法特点
《好大王碑》的碑文为汉字隶书,在书法界一向被看重和备受推崇。
《好大王碑》碑文为方严厚重的汉字隶书,也保留了部分篆书和楷书。字形大小在9-10厘米左右。粗粗浏览,觉得它平平淡淡,古拙质朴,提按变化不大,也不作装饰夸张,字正体方,填满字格,方头方脑,笨手笨脚。仔细观赏,发现它饱满浑厚、端庄谨严、大气包举、张力十足具有方严端庄、朴茂古拙的独特风格,是中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此碑中的横画、竖画圆劲挺直,起笔、收笔处大多呈圆形,曲折、环转的笔画圆浑有力,这些笔画显然融入了篆书的笔法;有些横画、捺画又带有隶书“蚕头雁尾”的特点。此碑的结体,既不像篆书那么长,又不像隶书那么扁,而是方正宽阔,内松外紧,内虚外实,四周撑得很满。章法安排上,纵成行,横成列,字距行距较均匀整齐,通篇充满庄严俊伟的气势。清人荣喜《高句丽和乐太王墓碑谰言》称赞此碑篆体、隶体相搀杂,兼有很多简省的文字,“古朴可喜,极似魏碑,而书法过之”的确十分珍贵。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宝南第九》称赞此碑“高古有异态”,“其高美已冠古今”应该说明的是,由于碑体严重风化,碑文剥蚀不清,加之传世拓本多是经拓工用石灰在碑面上作了修补之后制成的,致使对此碑的释读分歧很大。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学者经过深入调查,新识读89字,认定各家有争议的字62个,查明过去认为是脱文而实际无字29个,共解决了180字,从而使《好大王碑》的研究有了巨大突破
共82页: 上一张1234567891011121314下一页

来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