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法 > 历代书法家作品 > 碑帖墓志 > 吕他墓表 碑帖墓志书法作品图片

吕他墓表 碑帖墓志书法图片

点击数:277次时间:2020-05-27

 《吕他墓表》刊刻于后秦弘始四年 吕他墓表 (402)。墓表圆首方座,通高六十五釐米,上寛三十二点五釐米,下寛三十四釐米,厚九釐米; 态 座长五十五釐米,寛三十九釐米,高十釐米。表身与座之间以榫卯相套。这种墓表形如缩小后的碑,是墓志在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早期形 。魏晋时期严禁厚葬、立碑,于是原立于地面上的墓碑便缩小体型,埋于墓中,称为「墓中之表」、「墓表」。 《吕他墓表》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陝西咸阳密店镇出土,一九九七年入藏西安碑林。 吕他是略阳(今甘肃天水)人氏,后凉开国者吕光的弟弟,归附后秦后,授幽州刺史。 这方墓表书法在揩隶之间,寛绰挺劲,稚拙朴质,与清光绪年间西安附近出土的《吕宪墓表》形制相同。两方墓表内容除了名字和 职衔外其馀完全一样,书体也是隶书,为同一人所书。从发表的内容看,吕他、吕宪二人是同年同月同日葬于同地的。由于当年《吕宪 墓表》没有明确出土地,曾有人对它的真伪提出质疑。《吕他墓表》的出土,证实了《吕宪墓表》的真实性,其出土地也应在咸阳渭城 区密店镇东北。 十六国时期是完成汉字书体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铭刻文字仍是隶书。如《邓太尉祠碑》翻挑明确,结体平整,基本保持了魏晋隶 书的形态特徵,应属于「正体隶书」。再如《广武将军碑》于隶书中杂人揩法,属于「变体隶书」。《吕他墓表》的隶书似乎介于二者 之间,既没有刻意追求隶书「蚕头燕尾」、波挑分明的隶书规范,亦不至于寓揩于隶。 十六国时期存世的石刻文字非常少,这方时代早、地点明确的后秦墓志为认识十六国时期的书法及早期墓志的形态增加了不可多得 的实物证据,因而特别值得珍视。

来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