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法 > 历代书法家作品 >

徽宗十八学士图跋

整体看这幅作品,笔者体会到了王羲之潇散、妍雅的书风。字间起承有度、行脉整齐。观其点画可谓典雅峻爽,出锋犀利果断,骨肉停匀。从细节分析,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到蔡京学古功力之深。如盖、唐、之、所、知等字与怀仁《集王圣教序》和《兰亭序》中相同字相比 ...

分享到:

蔡京 徽宗十八学士图跋

点击数:1719次
时间:2015-08-26

蔡京 徽宗十八学士图跋

整体看这幅作品,笔者体会到了王羲之潇散、妍雅的书风。字间起承有度、行脉整齐。观其点画可谓典雅峻爽,出锋犀利果断,骨肉停匀。从细节分析,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到蔡京学古功力之深。如“盖”、“唐”、“之”、“所”、“知”等字与怀仁《集王圣教序》和《兰亭序》中相同字相比,用笔、结体莫不肖似。在蔡京很常用的反捺中,“贤”字的反捺明显取法米芾,而像“之”字的反捺中锋重顿,然后从笔画的中间或下侧提笔出锋的笔法,又可在《兰亭序》中找到渊源。另外,“议”字和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仪”字,“股”字和柳公权《玄秘塔》中的“散”字进行对比,都可表明他取法的广泛。

蔡京取法既广,手下的变化自然极为丰富。请看“半古”两个字中三个横画的起笔,分别用了三种方法:“半”字第一横为切锋入笔,第二横为侧锋顺锋入笔;“古”字第一长横为侧锋入入纸后转为中锋行笔,笔锋向上下两侧同时铺开,这也是王羲之的典型笔法,难度很大,在智永《真草千字文》中运用极为频繁,而蔡京亦能运用得如此熟练。再如“元”、“元”、“也”三字末笔的出钩,分转和折两种方法,但两个“元”字虽同用折法,节奏也不相同。这一切统一在一起,十分协调自然,让笔者不得不佩服作者学古功力之深及变通能力之强。

蔡京书法的结体内敛外放,俊逸修长,是用欧阳询法。这体现在竖向用笔喜长、习惯放纵下部,结构呈上紧下展的姿态,重心一般比较高。一些单字结体的处理可谓匠心独具。如“君”字,夸张了第一横的斜势,字头三横便形成了向左的辐射状,避免了笔画的平行。“叹”字左右两部分的分别向左右两侧倾倒,而通过字底两个支点的平衡使得这个字平中见稳。两个“于”字,一个上部打开下部闭合,另一个则正好相反。还有两个“乐”字,一个平淡无奇,另一个缩短横画,夸张下面两点的宽度,这个字顿时体势跳跃,神采飞扬。这种处理方法应是受王羲之《得示帖》中“示”字的启发。这种变化运用得熟练自然,似随手拈来,毫不造作,真可谓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本文链接 http://www.shufaai.com/a/201310/155.html

来评一下